
編者按:山西歷史悠久,人文薈萃,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。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三晉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寶,黃河新聞網邀請省內文化學者,將散落各處典籍中,有關山西的歷史典故、成語故事,經收集、整理、精編,借助網絡多媒體表現形式逐一發(fā)表,讓山西的文化傳播得更廣、更遠。
趙飛:太原地形一直都是三山環(huán)繞、一水中分。就在這個地形上太原發(fā)展出它幾千年的光輝燦爛的歷史,也圍繞著汾河有了光輝燦爛的文化。我們現在的太原依然保留著很多古建筑和歷史景觀,譬如晉祠、傅公祠、永祚寺雙塔、傅山碑林公園、百年歷史的山西大學堂。但我們也在這些古老建筑的基礎上,發(fā)展出了發(fā)達的現代交通和建筑,與彼時古建交相輝映,與壯麗的汾河形成盛景。
馬越:我們隨著展覽繼續(xù)看,1954年迎澤大橋竣工通車,兩岸人民擺脫了以擺渡為主的通行手段。隨之各類建筑都日漸豐富起來。80年代實現了內燃機與電力機車牽引。83年橫跨汾河的南內環(huán)橋開工建設,85年太原第一座城市街道立交橋尖草坪立交橋通車。97年迎澤西大街打通,成為了當時太原最長的街道。
趙飛:還記得那個時候街上跑的都是天津大發(fā)的黃面的, 90年代太舊高速公路的竣工通車是山西交通史上非常濃墨重彩的一筆。到了90年代改造后的府東街、府西街以及迎澤大街和南內環(huán)街都有了許多高樓大廈的影子,太原整個的面貌都已經煥然一新。改革開放和當年煤炭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無疑都在這些老照片中找到當年太原經濟騰飛的影子。
馬越:對,當時太陽高速公路武宿立交橋全票獲得中國建筑工程質量最高獎——魯班獎。86年在太原火車站廣場落成的雕塑是全國最大的不銹鋼雕塑。隨后太原官礦區(qū)、熱電廠都迅速發(fā)展。隨著21世紀的到來,太原高新技術產業(yè)開發(fā)區(qū)、富士康園區(qū)等等新的工業(yè)園區(qū)和體系建立,代表著太原邁入一個全新階段。
趙飛:除此之外,在這個展覽中你還能看到一些民眾文化生活發(fā)展的影子。79年撤銷人民公社、實施計劃生育,81年展開“五講四美三熱愛”活動,93年發(fā)行的體彩、公園中的交誼舞、迎澤公園內的龍舟比賽等等。86年太原電信局首開無線尋呼系統(tǒng),也就是跟隨了一代人的BP機,后來我們有了“大哥大”,直到現在人手一部的iPhone、華為等等智能手機。
馬越:還有一些特色的建筑:譬如益源慶、鴻賓樓烤鴨店、六味齋食品店等等,以傳統(tǒng)外貌示人的新時期仿古建筑也是一大特色,當你漫步在柳巷、食品街等等地方,有時候真的會有非常穿越的感覺,尤其是夜晚,一邊品嘗美味小吃,一邊在燈火通明的古建筑中徜徉也非常有意思。
趙飛:近年以來,長風商務區(qū)、南中環(huán)橋、北中環(huán)橋成為了太原新地標,是太原宣傳片中最常出現的景點。隨著十號線橋、通達橋的貫通以及二青會的舉辦,還有太原馬上要迎來的第十屆國際馬拉松賽,我們通過回顧這些展覽和照片,可以看到太原騰飛發(fā)展的影子。這個建國70年展覽很有意義,祝愿太原、山西越來越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