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把握尊重、理解、平和的搭話原則
我國政府處理邪教的政策是“依法打擊少數(shù)頑固分子、團結(jié)教育挽救絕大數(shù)受騙群眾”,這在1999年10月30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(wù)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的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(wù)委員會關(guān)于取締邪教組織、防范和懲治邪教活動的決定》中就明確了。為此,對于邪教裹挾的群眾,我們始終像老師對待學生、醫(yī)生對待病人、父母對待孩子,在與其對話時,具體注意把握以下三點:
?。ㄒ唬o條件地接納邪教人員
心理學家羅杰斯提出,在咨詢關(guān)系中,心理咨詢師“應(yīng)無條件尊重”求助者,并將其列為使求助者產(chǎn)生建設(shè)性改變的關(guān)鍵條件之一。咨詢師的尊重本身就會產(chǎn)生明顯的助人效果,尊重還可以使咨詢者對咨詢師產(chǎn)生信任感,強化咨詢動機,端正合作態(tài)度,增強咨詢的主動性和自覺性。而尊重的心理學核心就是咨詢師無條件接納資助者,就像一個電影院,只要有票,什么人都可以看電影,允許有票人看電影就是對有票人的接納,而不管他道德品質(zhì)如何、性格如何、愛好如何,等等。沒有喜歡、厭惡等情感內(nèi)容,沒有喜歡仇恨的態(tài)度差別。
挽救邪教人員實際上是一種咨詢關(guān)系,只是在挽救關(guān)系的初期,邪教人員的咨詢是被動的。而這種被動的咨詢,更需要對挽救的邪教人員尊重。在挽救過程中,既要接納邪教人員積極追求健康、渴望美好生活的光明一面,更要接納邪教人員偏執(zhí)、荒謬甚至極端的灰暗一面,就是接納邪教人員的一切;就是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地看待邪教人員的認知、行為、情緒和個性。如,對于一名堅信自己通過修煉“法輪功”能夠升天當神仙的癡迷者,在挽救時,不能因為其追求荒謬,就否定其是正常人,而是在肯定其是正常人的前提下,看到其被邪教迷惑而扭曲了思維的實質(zhì)。這樣,就會尊重對方追求美好未來的前提下,解決其追求“天國”離奇虛無的思想問題。
(二) 設(shè)身處地理解邪教人員
理解,就是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、看待問題。在挽救邪教人員的過程中,能夠從邪教人員的角度,理解他們癡迷邪教的初衷和受邪教毒害的無知。
邪教人員大都屬于社會的弱勢群體,如有的家庭不幸、有的患有疾病、有的工作不如意,等等。為了改變現(xiàn)實或者為了求得幫助,被邪教迷惑進而受邪教精神控制。邪教人員進入邪教的本意不是要殘害生命、破壞家庭、破壞社會甚至去違法犯罪,但是,在邪教教主的蠱惑和精神控制之下,他們不但沒有實現(xiàn)最初的愿望,相反深受其害。而可悲的是,邪教癡迷者看不透自己被邪教毒害的本質(zhì),甚至還對邪教教主感恩戴德,仇恨阻止其繼續(xù)癡迷邪教的幫教人員特別是中國政府。
當理解了邪教人員的處境和內(nèi)心經(jīng)歷以后,就會對其產(chǎn)生出 “怒其不幸、哀其不爭”的態(tài)度,就會因理解而設(shè)身處地地想盡辦法幫助癡迷者,而不會對其置之不理或束手無策。如身體受益型的邪教人員,當他們執(zhí)意相信“法輪功”能夠祛病健身時,我們從氣功健身談起,讓他們從明白自己健身的真正原因是氣功,進而分析法輪功的動作是剽竊禪密功和九宮八卦功來的,之后,再一步步分析邪教“法輪功”的危害。
(三)迂回交流打開與邪教人員的僵局
迂回交流就是不直接否認對方的觀點,通過類比、講故事、先肯定等方法,使對方在委婉的言語中愿意與我方建立溝通關(guān)系。如對于“法輪功”邪教人員,與之初始接觸時,他們大都這樣應(yīng)對,說“他們是做好人的,因為‘法輪功’提倡真善忍”,對此說法,如果直接揭露事實真相:“法輪功”是打著“真善忍”幌子的邪教組織,交流肯定會出現(xiàn)對抗或者阻抗。而采取迂回的方式,首先承認法輪功有好的一面,如“追求真善忍”,然后,再列舉部分“法輪功”人員如在交通要道靜坐干擾公共秩序,影響了“法輪功”的整體形象。最后,展示現(xiàn)實中,國家不允許修煉“法輪功”而他們癡迷者自己還非要堅持的矛盾,引導(dǎo)他們客觀地探討如何解決問題。這樣,迂回的交流方式,就把對抗中的、消極的邪教人員引向了平和的積極探索的咨詢者的方向。
二、運用幫教對象無法回避的談話方式
邪教人員潛意識里是對抗幫助他們的人,盡管在開放式幫教中,他們已經(jīng)同意或者答應(yīng)與幫教人員見面或者說交流,但他們大都是在家人或者邪教被依法打擊的大形勢下做出的妥協(xié),為此,在于他們正面的交流時,還是很困難的,他們有的顧此而言他,或者東拉西扯,有的干脆閉口。對此,打開他們心理封閉的最好辦法,就是從他們信仰的邪教歪理邪說中找出與他們的言行矛盾之處,是他們無法回避進而回答或者與我們交流。如對幫教有抵觸情緒的邪教“法輪功”人員,按照他們的師父李洪志所說的:“遇到問題向內(nèi)找”以及“人間的一切都是師父安排的”,讓邪教人員思考他們面臨轉(zhuǎn)化的現(xiàn)實是不是師父安排的,他們遇到的與家人以及幫教人員的沖突是不是應(yīng)該“向內(nèi)找”,這樣,一般情況下邪教“法輪功”人員就會因此緩解抵觸情緒
三、尋找?guī)徒虒ο蟾信d趣、想探討的話題
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心理動力, 每個人都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(yōu)先注意和積極地探索,并表現(xiàn)出心馳神往??鬃釉f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。”就是說,知道知識有用而去學不如愛好學習而去學,愛好學習而去學不如以學習為快樂之事而去學。“樂之”,就是興趣,以學習為樂事,學習效果就最佳。在與幫教人員的交流過程中,尋找邪教人員感興趣的話題,就能調(diào)動他們交流的興趣,不自覺地打開他們封閉的思維。
邪教人員感興趣的話題,與他們癡迷邪教的心理需要相關(guān)聯(lián),如祛病健身、做好人、想成神仙等,這通常是邪教人員癡迷邪教的原因,為此,他們感興趣的話題,往往就是邪教能治病、他們信仰的邪教組織是人間正道、他們信仰的教主是救世主等等,而那些被國家政府取締的邪教組織,他們的信徒還關(guān)心他們的邪教組織什么時候能夠平反。針對邪教人員內(nèi)心感興趣、和想探討的話題,與他們交流往往就能順暢進行。如因祛病健身而步入“法輪功”的邪教人員,與之交流“法輪功”的動作健身的真正原因,及探討氣功和佛教的打坐等健身話題,一般就能打開他們的話茬,甚至有的因此說出自己癡迷法輪功的原因或者說癥結(jié)就是“體驗”了祛病健身,即身體受益。在此基礎(chǔ)上,破解癥結(jié)就有了針對性。
再如,對于比較關(guān)心子女的邪教人員,跟他們交流我國政府處理邪教政策,如癡迷邪教人員的子女會受牽連等。邪教人員就會掂量自己癡迷邪教的代價,進而與幫教人員交流或者說探討解決不影響子女的話題。對于此類癡迷者,在與其交流時注意用我國政府“團結(jié)教育挽救”的政策感召他們,會受到較好的效果。
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,在多年來的幫教中,特別在開放式幫教邪教人員過程中,我總結(jié)了以上實踐經(jīng)驗也可是說是體會,希望能對同仁們有所裨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