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編者按:山西歷史悠久,人文薈萃,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。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三晉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寶,黃河新聞網(wǎng)邀請省內文化學者,將散落各處典籍中,有關山西的歷史典故、成語故事,經(jīng)收集、整理、精編,借助網(wǎng)絡多媒體表現(xiàn)形式逐一發(fā)表,讓山西的文化傳播得更廣、更遠。
趙飛:趙國打過齊國之后,燕國和齊國都派人跟他們談,從此他們換了思路,開始搞魏國,但是秦國又看不下去了,恨趙國不打齊國,于是又來搞趙國。所以將軍能不能立功,很多時候是被君王外交所左右的,岳飛再牛也抗不過十二道金牌是不是。
馬越:和氏璧事件之后,秦王要和趙王在澠池相會,本來趙王畏懼不肯去的,是廉頗藺相如一直勸他去。關鍵廉頗留守鎮(zhèn)國,對惠文王說了要是三十天大王不回來就立太子為王,以斷了秦人的念想。這其實本來是常規(guī)操作,之前好多人都被這么干過。所以惠文王也答應了,但心里究竟怎么想的,就無從知道了。畢竟他爹趙武靈王就這么搞過。
趙飛:澠池之會之后藺相如和趙奢就紛紛上位了,而相比之下廉頗并沒有取得什么進展。要說藺相如功勞巨大——但只憑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就能壓過廉頗半生的赫赫軍功,總覺得哪里不對。而且藺相如與趙奢都有點背景,藺相如是趙王寵臣繆賢的舍人,趙奢則是平原君趙勝的人。輪戰(zhàn)功,他們都高不過廉頗,尤其藺相如雖然表現(xiàn)精彩,但都在外交上,所以廉頗心里不平衡這下就沒那么難理解了吧。之后負荊請罪將相和反倒顯得廉頗極為大度,非常難得。
馬越:等到長平之戰(zhàn)的時候,我們之前也說過趙孝成王想要上黨,而且平原君勸他要。所以馮亭來歸附,平原君肯定也想過后果,要是秦國打來怎么辦,廉頗上唄。后來秦國反間計一出,孝成王撤換廉頗,派上趙括。趙奢是平原君手下,趙括是趙奢的兒子。假設——如果趙括僥幸能贏,那一戰(zhàn)最大的受益者是誰?毫無疑問是平原君——大王你看我勸你收了上黨,我的人還把秦國打回去了,多厲害。
趙飛:當然結局我們已經(jīng)知道,四十萬忠魂白白犧牲,趙國生靈涂炭。平原君帶著毛遂去了楚國,毛遂自薦求救兵,最后信陵君竊符救趙,來解邯鄲之圍。畢竟自己闖的禍,屁股還得自己擦。五年之后,燕國乘虛打過來了,趙國這下真沒人了,只能又把廉頗拉出來救場。這次他算是功高權重,反客為主把燕國給圍了,所以后來封了信平軍,當了假相國。但此時距離廉頗當年取陽晉、拜上卿,已經(jīng)過了去三十二年。這時候廉頗真是老將了??上н@地位和信任也沒幾年。
馬越:孝成王不久后去世了,趙國世子春平君在秦國,趙偃乘機稱王,就是悼襄王了。他一上位就收了廉頗的兵權,當時廉頗出征在外,趙王讓樂乘代替廉頗,這次廉頗暴怒,打了樂乘,自己去了魏國大梁。
趙飛:從惠文王到孝成王再到悼襄王,這一路可以說一路很多奇葩操作,根本讓人看不懂。但如果分析 他們的動機——趙國被沙丘之亂搞怕了,就是怕那種軍功高有能耐扶持其他人上位的家伙。所以從惠文王十六年開始,就總是有意無意的壓一壓廉頗,讓平原君和趙王自己的人上位,這樣可能就解釋的通了。而且這種事在戰(zhàn)國歷來不新鮮,白起被范雎坑死,田忌和孫臏搞定龐涓之后被鄒忌趕走,李牧牛逼閃閃一代名將最后也被郭開此等小人搞死。吳起從魏國到楚國一路逃亡,最后還是被射死。所以往好處想,廉頗起碼活得長,算是高壽,雖然最后也還是客死異國,在壽春不受待見的死去了,不能圓他“思用趙人“的夢。所以廉頗負荊請罪到底是真服了藺相如呢,還是跟趙王擺擺姿態(tài)——到底您提拔的,您說了算。真是一想就窩囊。
本文參考:張佳瑋《被嫌棄的廉頗一生》百度百科:史記:藺相如廉頗列傳